李永波的夫人照片-李永波的夫人照片高清
有没有林丹的详细资料?
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福建龙岩 生日:1983.10.14 身高:1.76米 体重:70公斤 项目:羽毛球男子单打 女友:谢杏芳 生平: 1983年10月14日出生于福建龙岩上杭,客家人。 林丹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9岁进福建体校,1995年11月(12岁)进入八一体工队(福州),教练是何国权; 2001年(18岁)进入国家队,教练是伍佰强、汤仙虎、钟波、峰。 林丹左手握拍,以拉吊突击为主打法,进攻意识强,场上速度快,进攻落点好,攻击犀利,步伐灵活,扣杀较具有威胁。 林丹近年来进步神速,先后夺得全英赛男单第3名和韩国公开赛的男单冠军,他和另外一位小将鲍春来的上升势头让人想起了2000年汤尤杯前的夏煊泽和吉新鹏。林丹还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霸气。教练钟波曾说,林丹具有成为一名世界高手的气质。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也曾感叹林丹将是中国羽毛球未来第一男单最有力的争夺者。 2000年亚洲青年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世青赛男团冠军,男单第四名; 2001年荷兰、德国青年公开赛男单冠军,九运会男单亚军,亚洲锦标赛男团冠军、男单亚军,丹麦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2年全英公开赛男单第三名,韩国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3年日本公开赛男单亚军,新加坡公开赛四强,丹麦、德国、中国香港、中国公开赛冠军 2004年瑞士、全英、中国公开赛冠军、日本公开赛四强、汤姆斯杯冠军。林丹参加2004年奥运会,第一轮惨遭淘汰。 2005年美国阿纳海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亚军 2006年汤姆斯杯冠军 2006年西班牙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 2006年日本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6年多哈亚运会羽毛球男单亚军 200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7年韩国超级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马来西亚世锦赛.丹麦超级赛男单冠军。新加坡超级赛.日本羽毛球公开赛.法国羽毛球超级赛男单四强。 2007年香港羽毛球公开赛冠军 2008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8年瑞士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冠军
希望采纳
林丹的照片和简介
中文名:林丹
外文名:Lin Dan
别 名:超级丹、Super Dan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妻 子:谢杏芳
出生地: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出生日期:1983年(癸亥年)10月14日
毕业院校: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学 位:硕士
身 高:178厘米
运动项目:羽毛球男子单打
所属运动队:中国羽毛球队
专业特点:头顶滑板吊对角、鱼跃救球
个人简介:
林丹,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单打项目冠军。羽毛球运动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全英赛冠军以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球员。
1988年,林丹开始接触羽毛球。
1992年,进福建体校。1995年,进入福州八一体工队。
2000年,进入国家队。2002年8月,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5年,苏迪曼杯决赛中,第二场出场的林丹战胜了当时已是奥运冠军的陶菲克,赛后他行军礼致意也成为其标志性的动作之一。
2008年,林丹获得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林丹由此成为羽毛球历史上首位赢得全英赛、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金牌的球员。
2010年11月,夺得广州亚运会男单冠军并成为第一位获得亚运会最有价值运动员的中国选手。
2011年6月,林丹的蜡像入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成为中国仅有的几位拥有个人蜡像的运动员之一。
2012年,获得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金牌,卫冕成功。林丹成为首位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实现卫冕的运动员。
2014年9月29日,获得仁川亚运会男子单打获得冠军。
我们荆州出过什么羽毛球的职业高手啊?
吉新鹏
开放分类: 体育、人物、运动员、教练、火炬手
目录? 个人档案
突出成绩 以往战绩 成长之路 运动经历 夺冠历程 幸福生活 成为火炬手 火炬传递: 吉新鹏(27届羽毛球冠军) 布面 油画 火炬传递: 吉新鹏(27届羽毛球冠军) 布面 油画个人档案
[编辑本段]
姓名:吉新鹏
籍贯:湖北荆州市沙市区
生日:1977.12.30
身高:183cm
血型:AB
体重:79kg
星座:魔羯座
学历: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研究生
运动项目:羽毛球
运动生涯:1986年至2002.10
加盟国家队时间:1996年2月
目前身份:国家羽毛球男单一队主教练
突出成绩
[编辑本段]
第一个中国羽毛球奥运会男子男单打冠军
第一个沙市奥运会冠军
国家教练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以往战绩
[编辑本段]
1996年全国锦标赛,男单第五名;
1999年中国公开赛,男单第五名;
1999年荷兰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0年3月瑞士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0年3月全英公开赛,男单季军;
2000年4月日本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男单冠军;
2001年苏迪曼杯冠军
成长之路
[编辑本段]
12岁时吉新鹏为了羽球运动只身上路,从老家湖北远赴福建厦门打球,那种少小离家的孤单寂寞,相信是他毕生都难忘的。
1996年2月,吉新鹏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赏识,被挑选入中国国家二队,进入国家队后的吉新鹏并没有因此平步青云,因为性格内向,心理素质不成熟而不受重用。
1997年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当时已是厦门男队第一主力的吉新鹏,竟然因为种种因素没有代表福建队参赛,使他成了唯一没有参加全运会的国家队球员。
运动经历
[编辑本段]
吉新鹏是厦门从湖北沙市选来的后备人才。1989年,厦门准备成立专业羽毛球队,向全国各地招生,吉新鹏成了从沙市选来的3名队员之一,当时只有12岁。从1989年起,他一直在厦门进行训练,1996年2月进国家队。
夺冠历程
[编辑本段]
中国羽球员吉新鹏在悉尼奥运会男单决赛上把印尼名将叶诚万“打哭”了。
粉碎叶诚万金牌梦
吉新鹏除了踩上奥运领奖台的最高阶,为自己的羽球生涯缔创另一个高峰外,更彻底地粉碎了现年28岁叶诚万的奥运金牌美梦。所以这次与吉新鹏的奥运决战,极可能是叶诚万最后一次抢夺奥运金牌的机会,也可能是他羽球生涯上的最大遗憾。从上届亚特兰大中国羽球队取得零的突破,到悉尼夺下羽球项目5枚金牌中的4枚,中国羽球员的表现令人刮目。
含金量最高
如果说中国在悉尼奥运会羽球赛上夺下4枚金牌令人意外,那么更令人吃惊的是,含金量最高,最备受瞩目的男单金牌,竟然是挂在吉新鹏颈上。
本次奥运会中国派出了孙俊、夏煊泽与吉新鹏角逐男单金牌,在这3名球员中以吉新鹏名气最低;孙俊是世界冠军,夏煊泽是今年的全英赛冠军,而吉新鹏的最佳成绩则是今年的日本公开赛冠军。
难怪当吉新鹏过关斩将,为中国夺下这枚梦寐以求的男单金牌时,在场采访的中国记者团竟然要吉新鹏自我介绍。
金牌路走来不轻松
吉新鹏的奥运金牌路走来并不轻松,从复赛到决赛,他所碰到的都是在国际羽坛上独当一面的人物,先后遇上了印尼的道菲、丹麦的盖德·克里斯琴森与印尼的叶诚万。
对于自己为何能在最不受看好的情况下为中国拿下男单金牌,吉新鹏言简意赅地说:“很简单,我要赢嘛!”
要赢所以就赢了,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到底有多少运动员能作到想赢就赢?他们背后的付出,又是多少血泪所编织而成的英雄史?
没参加全运会
对于自己没有参加全运会,性格温和内向的吉新鹏表面上并不太在乎,实际上却不断的借此激励自己好好把球练好,证明自己的实力。到了悉尼奥运会报名截止前,吉新鹏又因在比赛上表现不理想而险遭落选。
险些被排除在外
当时有资格参加男单赛的中国选手共5名,除了孙俊、夏煊泽、吉新鹏外,老将罗毅刚与陈宏也达到了入选标准,中国羽总在只能派3名球员参赛的情况下,险些又牺牲了吉新鹏。中国队总教练李永波透露,当时在考虑奥运名单时,吉新鹏因为好几项比赛的表现一般,曾有过将他排除在外的念头,不过几经考虑后还是决定让他参赛。
比赛结果证明,吉新鹏并没有辜负教练团对他的信任,为中国夺下了奥运会上的首枚男单金牌。
幸福生活
[编辑本段]
吉新鹏把老婆哄到手
2005年,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冠军吉新鹏从中国羽毛球三队调到了一队当助理教练,那个时候他才从福州回到北京,和相恋4年结婚刚刚4个多月的爱人何晓燕真正“在一起”。本以为他们会告别了那种令人心碎的牛郎织女的日子,但谁知虽然都身在北京,但两
人在一起的时间却少得可怜。何晓燕笑着说:“我们是一对不能朝夕相处的夫妻。”吉新鹏也感慨:“她所做的一切我都觉得非常感动。”
朋友牵线 两人一见钟情
吉新鹏一说起自己的娇妻,脸上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谈起他和夫人第一次相见的情景还要从5年前说起。1999年底,吉新鹏回福建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温柔漂亮的何晓燕。虽然当时就有一见钟情的感觉,但生性腼腆的吉新鹏没有进一步行动的想法,而且奥运会眼看就要来了,这个时候不宜有任何“杂念”,所以这事就这么放下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吉新鹏又回到福建比赛,通过朋友的联系,和晓燕一起吃了一顿饭。两人慢慢产生了感情,随后进入了热恋。
“要问我2000年的奥运夺冠有没有晓燕的功劳,一切尽在不言中吧。”老吉开心地笑着。实际上,这个冠军注定是和晓燕有着密切关系的,因为这是他送给爱人的第一样礼物。老吉还记得第一次见丈母娘时的情景,“那次很突然,什么准备都没有,我就是陪晓燕回家取点东西,根本就没有想到会遇到丈母娘,但那时候我们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虽然没什么精神准备,但丈母娘对这个未来的女婿赞不绝口,觉得老吉是那种细心、会体贴人的好人,以后肯定会好好地照顾女儿的。
丈母娘的眼光很准,但是她只猜对了一半。吉新鹏确实很爱晓燕,喜欢把她放在心底,害怕她会受到哪怕一点点的伤害。那时候晓燕在福建,而老吉在北京的国家队,见面的时间少得可怜。2002年晓燕为了能离老吉近一些,毅然决然地来到北京工作,但在那年的圣诞前夜,吉新鹏踏上了回福建的征程———他当上了国家三队的教练,常年在福建集训,直到2005年1月5日上调到一队。“去福建的那个日子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一起度过这个浪漫的节日。”从那时起,吉新鹏对晓燕就开始欠下了账———一本厚厚的感情账。
电话“约会” 每月数千元
牛郎织女的日子可不好过,吉新鹏和晓燕每天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约会”。甜蜜的话在电话里怎么也说不够,通话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吉新鹏回忆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队里会照顾我们这些有家室的教练,为我们提供和家人联系的便利条件。我和晓燕那时每月通话费都要上千元,有时甚至到了六七千块钱。”但是只要能听到心爱的人的声音,吉新鹏就觉得这钱花得值。
有情人终成眷属。2004年10月,两人终于举办了婚礼。吉新鹏祖籍湖北,父母在厦门,晓燕是泉州人,所以两人本打算在荆州、厦门、泉州和北京分别举行婚礼,但是北京站的婚礼化成了泡影。吉新鹏解释说:“当时部分请帖都发出去了,但是因为时间太紧迫,而队里的工作又非常重要,根本无暇顾及婚礼的筹备,只好搁浅。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对北京的朋友说抱歉。”之后,吉新鹏在北京没少请客吃饭,都是为了当时没办婚礼而“赎罪”。
厦门的婚礼办得很热闹,除了笑声就是温馨的场面,没有其他婚礼那些为难新郎新娘的“节目”出现,也许大家觉得这对新人太不容易了,实在不忍心再为难他们什么了。婚礼上给新娘出的惟一一个难题,就是蒙住她的眼睛让她摸几位男士的手,找出真正的新郎。上场的男嘉宾都不是外人,从北京赶到厦门的羽毛球队的陈宏、张军都站到了台上。虽然晓燕最终准确无误地找出了新郎,但事后她对老吉说:“陈宏和你的手感觉很像。”
关心队伍 冷落新妻
直到2005年7月,小两口才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之前他们一直在体育局附近租房。说到选择租房地点的原因,吉新鹏说这完全是为了自己能经常抽时间回家看看。
也许你不相信,结婚至今,吉新鹏只回家住过6次。不是他不想回家,夫人年龄不大,来北京时间也不长,而且刚刚结婚,老吉怎么会放心把娇妻一个人留在家里?但是“队里哪天不需要查房?哪天不需要教练驻队?”作为年轻教练,吉新鹏责无旁贷地要承担得更多。这就不得不“冷落”了新婚的妻子。
何晓燕到北京之前是家里的小公主,父母对她呵护备至,家里什么活都不舍得让她做。但是自从认识了吉新鹏,她就完全被这个男人给征服了,处处为他着想,甚至为他改变自己。“你问我幻想中的老公是什么样子的?反正不是他这样的。”电话那边传来了何晓燕爽朗的笑声,“每个女孩都幻想着未来的老公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能每天陪伴在自己的身旁。但是当我和吉新鹏在一起后,我觉得他特别能吸引我。”晓燕夸起自己的老公来也不遗余力。吉新鹏最让晓燕崇拜的就是他的毅力,“一个人对羽毛球10年、20年还一如既往,这就让我觉得很难的。反正我自己很难做到这样。他陷在工作里就很难拉出来,也许就是这点才让我们的婚姻这么成功。”
虽然通情达理,但有时晓燕也会觉得委屈,尤其是刚到北京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独守空房,家里什么事都是自己解决,特别是第一次家里的灯泡坏了,她登梯爬高去换灯泡的时候,晓燕的心里委屈极了。但为了不打扰老公的工作,她都把牢骚埋在心底,因为“他是我这辈子值得去爱的人”。
雅典奥运治愈“婚前恐惧”
在结婚前,晓燕曾经有过顾虑。因为她知道两人一旦结婚,自己就要承担很多,不仅要忍受孤独和寂寞,还有很多非常现实的事情摆在自己面前,双方老人都远在福建,而且年龄大了,需要人来照顾,这些都让晓燕感到非常无助。
“我当时就觉得想不通,如果这些没有解决,婚后也会给吉新鹏的事业带来一些影响。”晓燕为此憔悴了不少,一度还大把地掉头发。真正让晓燕理解吉新鹏就是在雅典奥运会上。吉新鹏作为央视的解说顾问带晓燕来到了雅典,忙碌的工作让老吉根本顾不上晓燕。“我每天都能在场里看到他风风火火地跑来跑去,但是就是没时间和我说上一句话。有时我看他忙得一整天只吃一根香肠,我的心都碎了。”也就是这次,晓燕目睹了老公的工作状态,也从心底理解了他,“等我真正想通了这些,就发现自己轻松了,接下来的日子反而过得很顺。”
吉新鹏和晓燕刚刚拿到新房的钥匙,虽然是精装修的房子,但具体的布置和买家具也成了一道难题。吉新鹏带队没有时间,晓燕就一人承担了买家具、电器的工作。在北京的桑拿天里,晓燕一个人跑遍了北京各大家具城和商场,为了买到符合心意的家具不惜多跑几家来比较。为此晓燕本来就苗条的身材又瘦了一圈,体重整整掉了7斤。
两人为了新家的布置还有过一次小争吵。吉新鹏忙里偷闲从队里赶回家“视察”布置的进度,他一进门就两手一背,批评一下这个,指点一下那个。晓燕本来就觉得有点委屈,一听他这么说就更有气了:“你回来也不说夸奖一下,还一个劲地批评!”老吉也觉得自己理亏,马上哄老婆:“真不好意思,做教练指点别人习惯了。”一听这话,晓燕的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结婚一年 蜜月不见踪影
吉新鹏欠了老婆很多债。本来说好婚礼后两人一起去度蜜月,但是忙碌的工作让这个愿望成了泡影。这都结婚快一年了,可是蜜月却总也不见踪影。吉新鹏觉得自己深深地亏欠妻子,所以许下诺言,只要一有时间,一定要陪她去度一个浪漫的蜜月,“地方我都选好了,让她从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加拿大里选一个,只要她喜欢,去哪里都可以。”
提起这些,晓燕无奈地笑了:“他跟我许下了很多诺言。除了度蜜月,他还会说休息时带我去度假啊,去郊外啊。但是我知道这都是空头支票。”晓燕知道老公是爱自己的,只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他的那些诺言根本无法实现,“虽然知道是空头支票,但我平时也会跟他说‘带我去这里吧,带我去那里吧’,其实我明明知道是不会实现的。”痛并快乐着,这是晓燕为吉新鹏的空头支票下的定论。
成为火炬手
[编辑本段]
8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吉新鹏用一枚宝贵的羽毛球男单金牌,实现了福建男子选手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8年后的今天,他作为奥运火炬手,将亲历奥运圣火在福建境内的传递。
悉尼奥运会羽毛球冠军吉新鹏:奥运圣火代表着奥运精神和信念,作为奥运火炬手之一,很激动,也很期待通过这种方式,把奥运信念传递到人们的手中和心中。
接三地邀请最终选厦门
悉尼奥运会之后,吉新鹏于2002年从国家队退役,后留队从事教练工作,并于2005年调入国家一队教练组。本月11日,奥运火炬将在福建传递,与此同时,汤尤杯也在印尼拉开序幕。本月7日,中国羽毛球队已经从北京出发。
由于奥运冠军的特殊身份,出生湖北,而成长于福建的他,先后收到了家乡和培养他的“第二故乡”的邀请,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也从北京向他发出邀请。之所以最终选择在厦门担任火炬手,吉新鹏表示,这是因为厦门方面希望他来,而且自己也是厦门培养出来的。他说,他很可能是厦门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棒。
泉州籍爱妻也是火炬手
吉新鹏的太太何晓燕也是一名火炬手,不过她是奥运赞助商——联想集团选拔的火炬手,她参加的是7月6日在陕西咸阳的火炬传递。
何晓燕是泉州人,吉新鹏因此成为泉州女婿。由于长期在国家队工作,吉新鹏到泉州的机会并不多。提起即将于今年10月在泉州举行的农运会时,吉新鹏说,农运会紧接着北京奥运举办,是对奥运精神的传递,到时候他如果有时间也要来参加,借此机会,他和妻子预祝农运会成功举办。
火炬传递:
[编辑本段]
为了参加福建的火炬接力,吉新鹏没有随中国队出征即将在印尼进行的汤姆斯杯赛。他是厦门市培养的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为中国获得第一个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十项全能选手翁康强,曾创造了十项全能亚洲纪录。在厦门市选出的火炬手中,还有曾八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郭跃华,他从小进入厦门市体校训练,4次当选全国十佳运动员。只不过,他此次出现在福州的火炬接力中。
今年30岁的吉新鹏是厦门有史以来第一位奥运会冠军,他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吉新鹏祖籍湖北荆州,1989年厦门市成立专业羽毛球队时,吉新鹏被教练选拔到厦门。1996年2月,吉新鹏进入国家队。2000年,吉新鹏获得奥运会冠军。2002年底,吉新鹏正式退役。目前,吉新鹏是国家羽毛球队二队主教练。
吉新鹏(27届羽毛球冠军) 布面 油画
[编辑本段]
签名:绍教2002春 展出:“奥运金牌榜”,中国青少年美育绘画工程之一,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2002年9月2日-9月4日。 何绍教(b.1948-) 浙江义乌人。1978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众电视杂志社美编、浙江自然油画院艺委会副主任。 1972年,全国美展。 1980年,全国青年美展。 1986年,获全国水彩、水粉画展三等奖 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1年,获第六届全国年画展银奖。 发表:《奥运金牌榜》,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办,香港一画廊出版发行,2002年8月第一版。
有关打羽毛球的句子
1.不要不屑于跟比你水平差的人对练很可能有一天你就打不过TA;就算TA永远打不过你你也可以趁机多练练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反手跳杀;
2.不要把输赢看的太重,不要为了输赢球失掉了朋友。
3.很多球友可能身边的人对羽毛球不太了解,对这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对你所做的事情不理解。不要管他们,走自己的路,热爱自己的热爱,我们并不只活在他人的口中!
4.爸爸先发球,羽毛球飞到我头上,我又把它打回去。只见羽毛球在我们俩中间飞来飞去,可是,好戏不能常上演,打着打着,爸爸突然打了个特别高的球,哈哈我也不是好欺负的,我抓住机会一扣,球过去了,这时爸爸又来了低球,我没接住,只好乖乖的丢了一球。差距越来越大,怎么办呢?爸爸说:“你还是投降吧。”我回应说:“士可杀,不可辱。想让我投降,不可能。”我来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往左面打了一球,爸爸接住了。我又往右面打了一球,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飞到了地上,爸爸没接到,他目瞪口呆,我哈哈大笑,连在一旁观战的妈妈都给我鼓起掌来。我和爸爸的战斗越来越激烈,我越战越勇,最后我以险胜爸爸,以成功告终!
5.球品比球技更重要,可以输球但不能输人,对手打了好球给声赞美,队友失误给点鼓励,输了比赛但不能输了球品。
6.羽毛球运动不仅强壮了身体也培养了一种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于向强者挑战和尊重弱者。在对弈中,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首先,要树立勇于挑战的信心,不要抱着必输的心理,哪怕对方到了赛点,我们也要树立信心,即使输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了,也能从强者身上学到羽毛球的技术,体会到强者的临阵心理素质,对我们来说,就是收获。
7.没想到,正在我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小明竟趁机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好啊,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次地来到了小明的身边。这下,小明可没那么幸运了,他刚准备接球,可是那“不争气”的羽毛球却早已落在地上。耶!我赢了!
8.如果你经常判断失误要么你打得太少要么你经常换场地;
9.打球时间越长你就越会发觉,一个人的球品比球技更加重要,在游乐园输了不要紧,但绝对不能输人!对手打得好赞一个,队友失误给个鼓励,这都是身为一个羽毛球员的基本素养。
10.女你会打羽毛球吗? 男不怎么会 女也许你该试试至少你之前从未感受过弹跳起来接球瞬间的那种美妙
11.一个巴掌拍不响,羽毛球也一样,努力做一个好球友永远比努力去找一个好球友更加划得来。
12.无论你自我感觉自己球技有多多卓越,总有人比你技高一筹:无论你打的多多差劲,总有人比你还差。请记住,享受你的羽毛球,感受它给你带来的快乐!
13.低画质的录相少看点吧,高清中的经典战役都已汗牛充栋;盯大眼睛还很费劲才能看清球在哪里的录相都被我删除了;
14.不反对队员谈恋爱,主要看队员状态,如果水平都提高了,也没有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什么要干涉?我和夫人谈恋爱很早,那时我们的主要话题就是你去拿艺术体操冠军,我去拿羽毛球冠军。有时女 朋友 说的话比教练还管用。作者:李永波
15.迎春花争先恐后地开放了,远远望去,像一只只蝴蝶在枝条上看风景。近看又似春春姑娘的彩色头发。春风吹着,迎春花发出淡淡的清香。花儿随风摇摆,像在欢快地跳舞。我喜欢在迎春花旁边踢踢毽子打打羽毛球捉捉迷藏因为它那淡淡的香味,灿烂的颜色带给我一种舒畅的感觉。
有哪些明星是9月18日生日的?
9月18日生日的有陈文媛、葛丽泰·嘉宝、韩艺瑟、贾达·平姬·史密斯、詹姆斯·甘多费尼等。
韩艺瑟(HanYeSeul),本名“金艺瑟儿”。
1981年9月1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韩国女演员。
2001年,参加超级模特选拔大会获得“朱丽叶奖”,正式出道。
2003年9月,参演首部情景剧《Nonstop4》。
2006年10月,主演爱情剧《梦幻情侣》,获得MBC演技大赏优秀演技奖和人气奖。
2007年12月,主演爱情片《八面玲珑的申**》,获得第45届韩国**大钟奖和第29届韩国青龙**节最佳女新人奖。
2008年9月,主演剧情剧《》,获得SBS演技大赏十大明星奖和特别企划演技奖。
2009年12月,主演爱情剧《圣诞节会下雪吗》。
2011年,主演动作剧《间谍明月》和爱情片《攒钱罗曼史》。
2014年11月,主演爱情剧《美女的诞生》,获得SBS演技大赏女子优秀演技奖和十大明星奖。
2015年1月,获得第15届华鼎奖全球最佳电视剧女演员奖。
2016年1月,主演爱情剧《安托万夫人》。
2017年10月,主演爱情剧《20世纪少年少女》。
2019年3月,主演爱情剧《大热门》。
社会生活
2008年4月30日,国际救援开发机构世界展望部门表示,韩艺瑟为见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而沙漠化的西非洲塞内加儿童,出国进行为其9天8夜的公益活动。
2009年9月1日,韩艺瑟被委任为第三届世界韩人日的宣传大使。世界韩人日是向韩国国民和海外同胞表达韩民族的政体性的纪念日。
作文关于批评与表扬的初一作文,最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今天下午之前答再加25分
船行须风退由风
船行须风,是蓝天下日光灿烂的远征,只因有了风,船才劈风斩浪,驶千顷,渡万里重洋。
船退由风,是凄风苦雨的艰难逆航,只因有了风,狂涛顿生,船触礁而沉,遭受海蚀鱼啃,永难再见天日。
为善由风,为恶亦由风。
生活中的批评与表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一篇文章中说,一个囚犯被关押了许多年,他想到了死,但又不甘心,就想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有人表扬过他,他就不死了;如果没有那他就自杀。他想了很久很久,终于想到在他上小学时,他的美术老师曾评价过他的一幅画“色彩还不赖”,于是他选择活了下来,后来还成了一位画家。
试想如果没有那位美术老师的并不经意的一句表扬的话语,那么世上可能少了一位画家,狱中可能多了一堆白骨。
爱迪生的童年是在母亲的表扬与老师的批评中度过的。他的天生爱问问题的“毛病”屡遭老师的批评,而他母亲总是不断鼓励他,表扬他,爱迪生喜欢发明创造的个性得到了保护,后来有了几千项发明的辉煌业绩。
试想如果他母亲也和老师的态度一样,一个伟大发明家的天性也许要被扼杀,也许人类要晚一些跨入电气时代。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做记者时,曾如此报道过一个小偷:他的手法异常细腻,作案上千起,竟被警方第一次抓到。末了,这位资深记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巧妙、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且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他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20年后,当年的小偷早已是台湾几家著名羊肉炉店的老板,并跻身台岛上流社会。原来,小偷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那篇报道,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终于划出了一道亮丽的生命轨迹。
试想如果没有林清玄的坦诚却又不经意的报道,手法细腻的小偷可能变成手法细腻的惯偷甚至江洋大盗,怎们会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呢?
每个人都是一艘帆船,都有自己要去的方向,往往因为风向不同而际遇各异。顺风的成功驶向彼岸,逆风的往往就失败了。因此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扬与批评往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也要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这两件利器。多送别人一些温馨的和风,给别人一些顺耳的表扬,让别人张帆远航;少给别人送去恼人的逆风,尤其是恶意的批评,让别人心里多一些温暖。
船行须风,船退由风,给别人多一点真诚地表扬,少一点生硬地批评,你会感到世界的温馨与美好,成功离我们每个人也不再遥远。
编织最美的生命地毯
如果说生命如河,那么表扬是推波助澜的清风,批评是激起浪花的礁石;如果生命如歌,那么表扬是轻松欢快的音符,批评是沉闷浑厚的重音;如果生命如画,那么表扬是花上绚丽的光彩,批评是光彩背后的阴影。表扬与批评共生共存,若二者缺一,那么河流中只能变成一沟死水,静静东逝;乐章只能成为单调的催眠曲,令人厌烦;图画只能是一种单一的色调,毫无价值。
对待表扬和批评,要因人而异。对待自卑心重的人,我们要多加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对待容易自满的人,则要适时予以批评,让他们不要自我陶醉。这好比一幅画,色调过暖或过冷,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只有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调和,方能让人赏心悦目。海伦?凯勒作为一个天生又聋又哑又瞎的人,生命中没有色彩和声音,她曾经讨厌学习,脾气古怪暴躁,而正是由于她的老师沙利文的赞扬和鼓励,她才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成为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与此相反,由于林丹在奥运会前的出色表现,人们送给他一个“超级丹”的响亮称号,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狂炒一气,种种猜想、预测纷至沓来,几乎都看好林丹,认为夺冠有望。结果呢?林丹在奥运会预赛时就惨遭淘汰。他的教练李永波毫不留情地指出,林丹的失误,缘自于他的自满。而林丹的自满不正是人们无休止无节制的赞扬给纵容出来的吗?可以说,是人们“捧杀”了林丹!如今的刘翔也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各路媒体和好心人一定要手下留情,不能再捧杀刘翔,要让刘翔把奥运会纪录永远留在2008年的北京!
对待表扬和批评,还要因时而异。如果多一些批评,瓦特就不会仅仅陶醉于发明了蒸汽机,也许世界便会多了几项发明;如果晚年的能听到更多的批评,对的个人崇拜便不会泛滥,也许便可以避免。如果多一些表扬,三十七岁的梵高也许不会用子弹洞穿自己的生命;如果多一些表扬,年轻的海子也许不会上演卧轨山海关的悲剧。对那些听惯了表扬的人,在适当时机不妨给他一点批评的良药;对那些浸泡在批评中的人,在适当时机应该多给他一些令人暖心的表扬。
对待表扬和批评更要避免走极端。“把人先捧到天上然后再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做法,在中国自古就有,于今为烈。一部《文化苦旅》推出了余秋雨,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评论说余秋雨开“大散文”之先河,让当代散文看到了辉煌的希望。然而好景不长,讨论“余秋雨现象”的文章越来越多,有人称余秋雨的文章是在炒冷饭,有人称余秋雨是“情绪化”动物,甚至有人专门给余氏文章找错,据说从余秋雨的一本书中就找到了一百五十几处错误,于是“崇余”变成了“贬余”!表扬和批评都应为进步服务,绝不能为表扬而表扬,为批评而批评。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地毯,那么表扬和批评好比地毯的经线和纬线,交错杂织,不可分割。只有正确处理表扬和批评,才能构成绚丽的图案,将生命编织成美丽的地毯。
宠辱不惊 淡泊宁静
有人喜欢听令人飘飘然的溢美之词,沉湎于自得之中;有人害怕听尖锐锋利的批评话语,匿身于自欺之中;而有人面对表扬不迷失,面对批评不灰心,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宁静,他们是真正的智者。
20世纪的科学舞台上活跃着一个美丽的身影——居里夫人。她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的真谛,为人类社会作出杰出贡献。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得到过许多奖牌,身兼多种社会职务,然而她并不被荣誉所动。面对如潮的表扬和好评,她没有陶醉,而是淡泊宁静,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一生埋头于科学研究,爱因斯坦称她是“唯一不被荣誉所累的人”。在让一般人头昏脑热的赞扬声中,居里夫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朝着目标奋然前行,为人类的进步不断做出新的贡献。居里夫人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正确地对待别人的表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当然,除了表扬,批评的作用也会因人而异。脆弱的愚人在他人的批评声中可能一蹶不振,而坚强的智者往往能从他人的批评声中反思自己的缺点,进一步完善自己。
长江三峡截流成功后,有位记者访问了水利工程师潘家铮:“谁对三峡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出人意料地回答:“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贡献最大!”人们先是一愣,听了潘教授的解释后恍然大悟:正是那些批评的声音让专家们的论证更加科学,行动更加谨慎,思考问题更周全。正如爱默生所说,非难比赞美安全。
一代文豪雨果,对待赞扬与批评总能理智的反应。他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他的坏诗。他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平和地面对别人的批评,从他人的批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从而创造出更完美的篇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处世态度不同,对待表扬与批评的态度也不一样。只有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宠辱不惊,才能从别人的表扬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自信地发扬自己的长处,也能坦然地面对别人的批评,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来对待。
谁都会与表扬和批评打交道,谁能够正确面对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宁静,谁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收获成功的人生。
慧眼识褒贬
伴着鲜花掌声和教导批评,我们一路走来。
太极讲究刚柔并济,而褒扬与批评和太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褒,如春风骀荡,令人神清气爽,乃柔之精髓;贬,如寒风刺骨,令人陡然警醒,乃刚之硬气。要想恰到好处地发挥刚柔并济之神效,则需眼之慧,神之清,心之明。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原来,赞扬可以是布满鲜花的陷阱;后来又知道了“口蜜腹剑”的典故,原来,赞扬可以是于无形之中的利器。于是,我对赞扬多了几分警惕,几分谨慎。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做记者时,曾如此报道过一个小偷:他的手法异常细腻,作案上千起,竟被警方第一次抓到。末了,这位资深记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巧妙、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且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他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这名失足者偶然读到这句真心赞美的话,立志重新做人,并作出了一番成就。事情就是这样不可思议,一句不经意地褒扬,甚至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远比连篇累牍地大唱赞歌来得真实,有力度。
与褒相对的则是贬,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上至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下至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几乎都知道这古训的深刻内涵,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的积淀,使批评仅限于君对臣、父对子、上对下,谁违反了这一潜在的游戏规则,谁就会遭受痛斥,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圣主明君也因察纳雅言、从谏如流而被后人津津乐道。真正能做到“闻过则喜”的人又有几人呢?直到今天,大多数人面对别人的批评,即使能表面上欣然接受,可他的心里未必能接受。看来,批评是手术刀,每个人能正视自己或他人的“疾病”,稳住自己的心神。
表扬与批评就像一根扁担的两头,偏向于哪一方都会导致不平衡。对别人的表扬与批评都要发自内心,都要以真诚之心作为扁担的支点,就不至于分不清褒贬,而能做到心明眼亮。
面对别人的表扬或批评,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擦亮自己的眼睛,才能做到慧眼识褒贬,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表扬与批评并举
中国有句谚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足见国人对表扬的充分肯定,而爱默生却这样说:“非难比赞美安全。”可见爱默生更看重批评的作用。而我认为,表扬和批评都不可少!
表扬,可以激起人们的信心,使人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更好地保持自己的优势。但是单纯的表扬,不加批评,则容易使人自以为是,变得骄傲自大,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历史上有此等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唐玄宗就是其中的一个。执政前期的唐玄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唐朝步入“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大臣们的歌功颂德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坐在龙椅上的玄宗皇帝开始飘飘然起来,再也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他开始不理朝政,任用奸相李林甫,使得忠臣遭到罢黜,小人受到重用,朝纲败坏,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一个强大的唐王朝走向了衰落。
这也许正如科尔顿所说的,“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那么,批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批评,可以使人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人们勇于向自己挑战。但是如果只是批评,则容易使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情绪低落,最终一事无成。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不也是举不胜举么?三毛不正是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怀疑和批评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吗?在当今的校园中,又有多少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变得好学上进呢?
由此看来,表扬与批评,谈不上谁比谁更好,两者的结合才是最好的。面对真诚的表扬不骄傲,面对客观的批评不恼火,就像齐威王那样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闻过则喜,才能最终“战胜于朝廷”;就像唐太宗那样,能够接纳魏征的直谏,并能真诚地褒奖魏征,才有了“贞观之治”。如果他们一味沉迷于大臣的歌功颂德声中,或者永远板着面孔冷对所有的真诚的表扬,他们也不会成为贤明君王。而现代的教育,更需要表扬与批评的完美结合:单纯地夸奖成不了好孩子,一味地批评,也不能造就人才。只有两者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表扬是必需的,它能使人们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批评,也必不可少,它让人们懂得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不要轻信“表扬总比批评好”,也不要偏听“非难比赞美安全”,只有表扬与批评并举,才能不断拥抱成功,走向辉煌。